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好文章分享 > 动态观点

官员如何安全地向媒体“发火”?

时间:2016-12-13 18:47:01  来源:“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微信公众号  作者:燕志华

  这两天,南京栖霞区某局办公室主任又成了在媒体面前表达愤怒情绪的牺牲品。

  记者去采访的时候,她在镜头前怒斥媒体“你们就这德行”,然后就被炒作了。接着是她被迫道歉,最后就是停职。


  一

  作为一位老媒体人,我其实很理解不少公务员和干部对媒体又恨又怕、又鄙夷的复杂心态。

  恨是因为媒体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一年的辛苦可能就此打了水漂,还会遭遇舆论压力和上级问责;怕是因为一旦被他们盯上,似乎不搞出事就不会善罢甘休;鄙夷,则是因为这些记者无官无权,没钱没势的,一群年轻人,专以曝光他人为能事!

  所以官员干部在媒体面前,被问到不愉快的话题,或者被记者追问得没话可说,或者感觉自己被打扰的时候,就情绪大爆发了。

  其实栖霞区这位大姐只是情绪大爆发的官员中最普通的一个,还有不少官员因为“火山大爆发”成了全国性的名人。如郑州规划局前副局长逯军在爆发时就留下了传世名言:“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结果丢了乌纱帽。这样的例子很多。

  谁没有脾气?闷在心里会憋出内伤!官员在大小会议上、上下级面前发火也是常态,但为啥在媒体面前一发火就是事故?


  二

  在给大家开解之前,我先问问大家:你真的懂媒体吗?

  我抛出如下的判断,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采访是一种特权!

  媒体是社会的特权阶层,一种特殊的社会势力!

  媒体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他是你的博弈者!

  媒体是一种倒逼民主的最快机制,逼迫权力缩手,政府转型!

  新媒体是民粹的大本营,权力的曝光台!

  如果你赞成,就安全了;反对的,请自求多福!

  关于特权,很多官员并不认可!啥!采访是特权?昂!那记者就是特权阶层喽?!

  答案就是的。特权不仅仅是个贬义词。权力有时候不仅仅是强制性的,还包括被群体认可的行为。

  你到一个小区或者单位去,西装革履不一定进得去,但是穿着冲锋衣拎着纸箱子,步履匆匆就直接进了。(当然现在管理也严格了,起码要登记了)这快递就是特权。采访也是如此。群众认可记者这种随时随地的采访,觉得官员干部可以而且应该接受采访。如果有的官员为此发火,反倒让群众觉得不正常。

  更何况,国家已经明文规定,公职人员没有特殊理由,不得拒绝媒体采访行为

  我们先不要拿国外的所谓“无冕之王”、“第四种权力”来说事了,单就国内这种随时随地就能“直接进入”的权力,不是特权是什么!它就是跨界、跨部门、跨阶层的特权。

  记者无职无权,无钱无势的,但是他手里掌握一种超权力,而且是国家保障的一种特权。


  三

  明白了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提醒你,和媒体打交道的时候,其实是在和一种特权周旋、搞外交!

  你面对的记者,可能愣头愣脑,说话直来直去,不懂什么官场规矩,“就这德行”;看起来无车无房,光棍一条,还可能租住在句容市白兔镇后庄村!可是他就有这个特权来采访你、质询你。他也的确比你的上司权力大,影响大。他不一定会让你平步青云,但却可以让你直坠云端,甚至身败名裂。

  所以你需要像个外交官,有理有利有节,而不失风度。

  那么当你面对媒体不高兴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那来个移情大法试试!你喜欢你的上司吗?霸道、不讲情面,道貌岸然而私德有缺,面对他你心底肯定跑过千万匹的草泥马!可是你敢发火吗?是不是还特别尊敬?

  所以,面对你不喜欢的媒体,就一个秘诀。

  尊重他!尊重他!尊重他!

  好话说三遍!

  如果还有什么可以告诉你的,那就是:

  学会利用他!

  我们看美国大选,是不是就是媒体战?


  四

  为啥以前几十年大家都不需要关注如何面对媒体,现在却都突然集中关注了?因为世道变了!

  社会转型,公民转性!国还是国,人不是那群人了!

  以前媒体都是喉舌,是传声筒,是“自己人”;来采访领导,稿子都是秘书写好了,领导只负责和媒体握握手,表表寒暄,做做前戏。

  以前也谈不上什么真正的新闻发布会。提问都是预先布置好了的。

  我在十多年的媒体生涯里,不知多少次被主办单位布置好了提问作业。我有一次问了作业之后,又“擅自”加问了一个群众特别想知道的问题,结果主办单位处长一个星期不理我!

  现在呢?互联网成了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微博出现之后,彻底突破了宣传禁忌的马其诺防线,开始引领传统媒体的新闻议程,而此前,都是网络媒体追随传统媒体。

  每部手机及其附属的人,都成了记者。有图有真相,随时能上网。引发的网络舆情,往往火烧眉睫,而传统媒体有层层把关人在压制火势。

  这是传统媒体、新媒体竞合的时代!媒体环境堪称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我的媒体圈同事经常发现有假记者、不良记者、“公民记者”、网站站长、论坛坛主、微博大V等,掌握了一定的传播能力者,高坐于地方宣传部长办公室里,而部长们待之若上宾,与之议价。

  他们不再是新闻记者,他们是信息传播者!

  中国现实的传播格局是:新闻受到管控,信息自由流动。这中间就是广阔的灰色地带。他们是寻租者,网络空间的麻烦制造者,但也确实在倒逼政府约束权力,提升治理水平。

  新闻学已死,传播学正兴!我们的政府、舆论宣传、企业都将有求于传播学,传播学将超越经济学成为显学。

  传统媒体生存危机感强烈,不得不紧急对标新媒体,拿出很多狠招,包括舆论监督、标题党、无节操。杀向传统阵营的回马枪,总是更具杀伤力。

  所以体制内也出了“标题党”;“自己人”成为了“他者”;曾经的媒体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这也让公务员和官员群体更为抵触媒体。

  是媒体变坏了吗?不是,他们不过回归了本色。因为媒体对于社会来说,从来都是权力的监督者,民粹主义的大本营。

  那么问题来了!1998年,朱镕基到央视视察题词,前八个字是“舆论监督,()喉舌”,请问括号里该填什么?正确答案是“群众”,可我知道很多官员脱口而出是“政府”!

  官员愤怒,是因为你的群众观、媒体观不正确!你要做的就是改变视角,重新看待媒体,否则你会一直纠结、愤怒。

  媒体是权力的博弈者!也是挑战者!

  更何况,现在很多新媒体的背后都是大资本。资本怕权力吗?当然怕,但怕的是国家权力、中央权力,对地方权力只是“呵呵”。很多超级新媒体平台已经享有超级权力。

  所以现在的新闻发布会,记者成了挑战者,提的都是刁钻的话题;新媒体爱批评官员,爱娱乐化,尤其爱娱乐化官员;官员被迫谨小慎微、学会慎独,否则随时扮演网络舆情“男猪脚”;网络媒体每年都要干掉几个官员,或者让他们声名狼藉……


  五

  现在回到主题:官员该如何正确而安全地向媒体“发火”?

  其实我是想劝官员们别发火的。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发火都是激化矛盾、没有素养的表现,是陷自己于被动和危险的绝招,哪里还谈得上正确的发火?但情绪是有的,也是避免不了的。

  官员如何在媒体前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我的建议是:

  1、最大程度地克制情绪,学会尊重媒体。

  如果你知道向上司发火的后果,你就知道该怎么对媒体做了。你发火了,只有你们知道;媒体发火了,全天下都知道。

  官员和媒体见面的一刹那,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场域。在这里,媒体是冷峻的记录者和提问者,而官员不再是自然人,是代表所在的单位、行业、部门和个人的形象、利益在发言,你的言行举止必须要合乎身份和职位。任何个体性的情绪化都将破坏这种互动和表演。

  在媒体面前发脾气?请看看本文开头!

  在媒体前面随随便便,信口开河?请参考“最牛的房产局长”周九耕的下场!

  还有,媒体无大小之分!只有新闻专业主义

  党报不会随便咬你一口,但是你眼里的小媒体、小人物,却会狠狠咬你一口!

  2、冷静地告知他们:请找发言人!

  无论人们对发言人的角色看法如何,都不影响这样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单位有了发言人。他们是天然的挡箭牌。你如果感觉被打扰了,或者不方便回复,或者干脆就很烦想发火,此时这一句就很管用。

  “对不起!我们单位有发言人,请联系发言人!”这是最好的送客方法。

  3、对于媒体的错误,要有理有据有节地严肃指出来,但注意说话口气

  媒体当然有很多错误。事实上,如果这个错误能吸引关注、带来流量,他们会不惜裸身去犯。因为他们的天职就是生产注意力经济。

  但是,对于错误,可以大胆而直接地向他们抗议,只要有理有据,记者就感到理亏。但是请不要带着个人的情绪,一旦激起记者的情绪,那就走到了反面。

  当然,还有很多种方式来宣泄你的情绪,比如,抽回广告、向媒体单位或记协投诉、找媒体负责人沟通等。但是尽量避免和媒体打官司。这是最坏的公关行为。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