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好文章分享 > 动态观点

处置突发舆情严重失误,侯亮平直接导致祁同伟吞枪自杀

时间:2017-04-29 13:44:54  来源:“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微信公众号  作者:燕志华

  《人民的名义》大结局了。相信爱追剧的人们将在接下来的数天里处于一种“葛优瘫”的精神状态。

  毫不夸张地说,祁同伟成了每个观众心中挥之不去的鬼。其草根逆袭、缉毒英雄的不凡经历,勾起了无数观众的悲情共鸣,到其驾车逃亡、英雄末路并最终饮弹自杀,一个曾经奋斗过、挣扎过的痛苦灵魂就此灰飞烟灭,这个场景构成了全剧最悲壮的一幕,也是戏剧冲突的高潮。中国的艺术创作向来漠视对悲剧的塑造,祁同伟应该算是一个悲剧人物。演员许亚军和角色祁同伟堪称相互成就。

  我一直所想的,是侯亮平化身孤胆英雄去劝降祁同伟而失败的场景。从剧情冲突安排和人物发展逻辑来说,性情孤傲、高度自尊又自知罪无可赦的祁同伟,已注定自杀的结局。导演为了凸显侯亮平的大无畏和一身正气,深入孤鹰岭与负隅顽抗的祁同伟进行谈判,现场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进行了大义凛然的责问,正义形象呼之欲出!

  但祁同伟听后就失去了理智,吞枪自杀了。

  我的看法是,如果抽离戏剧的情节背景,置换成现实的危机场景,则可以说,正是侯亮平在谈判现场的严重策略失误,直接导致了祁同伟崩溃自杀。

  从突发舆情的视角,则不难看出:祁同伟持枪潜逃,并在暴露后持枪拒捕,反贪局长走上对话第一线,这正类似当下很多地方突发舆情的场景;

  在对话谈判的过程中,谈判者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目标是让其放下对抗达成合作,这成为舆情处置是否成功的关键。

  回到侯亮平和祁同伟对峙场景中,作为劝降官员的侯亮平在这个情境中,最大目标就是劝其放弃抵抗,不伤人、不自伤,顺利带其回家,但我们发现,在对话中侯亮平策略严重失误,导致舆情处置急转直下,遭遇失败,所有初衷就此付之东流。

  让我们简要回放二者的谈判过程:

  第一阶段:侯亮平心平气和尊称祁同伟为“老学长”,并表示愿意和他谈谈心;

  第二阶段:理直气壮地指责祁同伟“怎么忍心对陈海下手呢!”“他可是陈阳的弟弟!”“你想想陈家是怎么对你的?”“你这样做的时候,真的不亏心吗?”;

  第三阶段:谈起明史,暗示如果祁同伟开枪,自己就会青史留名,进行自保;

  第四阶段:严厉斥责祁同伟,“你和高小琴、赵瑞龙、陈清泉都干了些什么呀!”“正是因为你们的贪腐,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激化了社会的矛盾,毫无底线的腐败,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你有何颜面回到这里!”

  第五阶段:侯亮平亮出底牌,“跟我回去,面对法律,去面对陈海,哪怕是死了也死在家里,我侯亮平会为你送行的!”几度犹豫和徘徊的祁同伟就此陷入绝望,吞弹自杀。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类似场景中的对话策略和本剧谈判的成败得失:

  一、突发舆情处置,放低姿态至关重要。作为悬崖边的临场谈判,尤其在对方可能做出极端举动的紧急情况下,如果要把控局面,那就只能放低姿态,平复对方激烈对抗情绪,确保对方精神稳定。但侯亮平恰恰高高在上,咄咄逼人,招致严重的对抗心理。

  一开始,侯亮平依然敬重称其“老学长”,并说要带他回家,而且念及了同窗之情,这对于已是穷途末路的祁同伟来说,具有人性的感召之力;以陈海为话题,“你真的不亏心吗!”勾起了对方强烈的愧疚感,弱化了他强烈的对抗意志,这是可取的。此时应该顺势继续放低姿态与之对话,柔化其对抗情绪。但可惜侯亮平接下来就走偏了,优越感十足地站在道德高地,慷慨激昂开起了反腐课,并以高小琴、赵瑞龙、陈清泉为例,提醒了对方罪无可赦;直接提出“跟我回去,面对法律”,激起强烈反感;最后亮出了底牌,“哪怕死了”,我给你送行!这直接令他知道回去接受审批死路一条!谈判就此陷入死胡同。

  二、关键时刻以情感人,攻心为上。侯亮平审讯高小琴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一句话:祁同伟死了,孩子就没有父亲了!直击嫌疑人最脆弱的心理,后者随即招供。可惜这一招,侯亮平关键一刻反倒抛弃。

  祁同伟已经知道自己罪行深重,回去的结果只能是接受审批,因此横下一条心抵抗到底,但又不甘就此灭亡,大叫“没有谁可以审批我”。如果侯亮平适时来一句:跟我回去,你的孩子还有一个父亲,还有完整的父母!这对负隅顽抗的枭雄将是具有极大的心理杀伤力的。任何穷凶极恶的罪犯,当整个世界的大门已经冰冷紧闭的时候,亲骨肉是他最后的人性支点。亲情是攻心的绝招,也可以燃起对方最后的人生希望,可是侯亮平完全站在自己立场,忘掉了对方的心理所需。

  这也凸显本剧人物创作的困境和伦理悖论,既要塑造检察官高大形象,又缺乏现实说服力,人物显得不可信,成为本剧的败笔。

  三、临场谈判,最忌针锋相对。谈判专家在与劫持人质的嫌犯聊天和对话的时候,需要随时察言观色,揣摩对方心理,总的原则是缓和气氛,赢得时间。但在此剧中,在嫌疑人暴怒时刻,作为劝降者的侯亮平没有优先稳定对方情绪,反倒义正辞严,火上浇油,最终不可收拾。

  只要能对话,就是沟通,就有一线希望。在谈判中,祁同伟两次情绪失控,先是大叫“为何只盯着我!”第二次是叫嚣“没有人可以审批我!”这是最容易擦枪走火的时候,但也是最容易取得谈话效果的时候,此时其心理处于极端脆弱边缘,一个安抚性的答复具有釜底抽薪之效。只要侯亮平避其锋芒,辅助以安慰技巧,依然可以挽回,赢得时间,但侯亮平继续不依不饶,打压对方,突出自己。可以说祁同伟所有的痛点,都被侯亮平点到了:他性格孤傲,我激情指斥;他忌谈审批,我大谈法律。谈判成了“激将”。如此谈判,焉能不败?

  侯亮平上述错误,无疑导致一种重大挫折:他是自告奋勇来劝降的,本来是一心一意要带嫌疑人回家的!他也辜负了高小琴——正是要保证祁同伟活命的前提下,高小琴透露了情人的可能藏身之所。作为反贪局长,将嫌疑人逼上绝路,很多秘密就此被带入坟墓,无疑也是巨大损失。

  回到现实中来,眼下中国舆情高发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地方官民对峙严重,随时爆发激烈舆情,所以政府官员应该将每一次的官民对话当做一种危机公关的难得机会,平时就注意学习对话技巧,而不是火线练兵、火烧眉睫之际仓促对话,结果常常是火上浇油,事态进一步激化。这方面教训不算少,我们看到很多官员的现场一句话,直接引发此生舆情。

  无论是突发舆情的处置,解救人质的临场谈判,还是紧急时刻的企业危机公关,都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心理设定立场,稳定情绪,获取信任,以情动之,最后引导事态扭转。毕竟在紧急关头,双方只是情绪和心理的博弈较量。如果只是自说自话,百般辩解,甚至带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与对方对话,必将失败无疑。

  古语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是说在关键时刻,重要人物的一句话能够影响大局。突发舆情的紧急应对时刻,就是这样一个关键点。

  在此前,很多官员寄望于在群体事件等紧急时刻,派出下属官员出面对话解决问题,但是随着政府和官员公信力日渐丧失,百姓已经不再信任层级较低的官员,而常常提出直接和一把手对话。犹如对弈进入关键时刻,双方将帅直接面对面。无论是在南京出租车罢工事件中,还是2016年江苏高考减招的家长聚集事件中,参与者都是要求和市长、省长直接对话,希望一把手领导现场给出说法。在重大灾情突发之际,一把手也需要亲临现场,直接安抚情绪不稳定的灾民。这些风险社会中的危机事件,预示舆情处置越来越复杂和难以简单应付。但越是关键时刻,谈判技巧就越发重要。一言上天堂,一言下地狱,领导必须学会突发舆情的谈判和对话技巧。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