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好文章分享 > 动态观点

如何和监督性自媒体打交道?最起码领导不应直接“下场”

时间:2023-07-12 07:50:26  来源:“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微信公众号  作者:燕志华

  终于在这两天又迎来一个小高潮。

  在“青岛一酒店重复收费三次多收6000多元”事件发生后,有自媒体账号一直紧盯这件事进行抨击,即便在地方通报后依然不依不饶地发文炮轰,给山东地方带来较大压力,

  根据该自媒体文章描述,在连续监督性的发文之后,作者日前发现有个人在文后留言,说“快消停消停吧,做个人吧”,然后作者做了一番追踪,终于发现这位留言者是青岛市场监督局党委书记高某。

  然后自媒体作者就加了高某的微信,进行了一番有张有弛、充满火药味的聊天。接着,创作者就将全部聊天证据进行截图,有图有真相地在公号上进行了公开,并且指出高书记怒骂自媒体,并在之后连夜更改了微信头像。

  看了文章和事件经过之后,我的直接看法是两个“不认可”,

  一是不认可这位自媒体将沟通聊天记录全部公布出来的做法;二是不认可这位高书记直接留言、并和自媒体直接“怼”起来的做法。

  从他们的交流过程能够看出,创作者一直保持了进攻性的咄咄逼人的姿态,而高书记从保持克制姿态,到爆发愤怒,再到最后不失大度地欢迎自媒体人全家来青岛做客。

  自媒体人需要保持一种姿态,来延续其文章的风格,并以此风格来满足粉丝的阅读需求,提供情绪价值,因此很难在一场对话之后就偃旗息鼓,放弃监督。基本上,自媒体更多会从吸引粉丝、增加阅读量的角度来保持一种固有的写作风格,并且将写作和维持公众号的活力当做一项较重要的工作,因此一旦挖掘到一个激发他的创作激情的题材,一般不会轻易放弃。

  再从领导干部的角度来看,对于外地的自媒体一直紧盯地方进行严厉监督的做法,显然是极为不满的。再加今天的算法时代,一旦你关注了某类文章,手机就会不断给你推送同类型文章,乃至同一个账号文章,结果这种文章不断在眼前飘来飘去,如同苍蝇蚊子,终于出现忍不住的时刻,进行了留言,结果又被自媒体抓住了把柄,在网上进行了曝光。

  我为什么不认可自媒体这种将沟通过程进行曝光的做法?

  因为双方沟通即便有火药味,但这是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但是你现在单方面将人家曝光到网上,意味着交流大门就此闭上,而且多少显得有些不够朋友。

  对于领导直接下场和自媒体“怼”起来的做法,更是不认可。

  因为你作为单位的负责人这样直接跳下场,带着个人意气和自媒体吵起来,和我们此前批评过的编辑带着自己平台的网络身份“怼”网友,有何区别?不光将自己置于尴尬境地,也给所在的单位和系统带来风险。因为这可能出发跟风效应,触动一些网民对于单位和领导的灰色经历和负面记忆,从而可能在网络上引爆别的事件。

  我们在以前还提出过,对于网民提的一些诉求和建议,

  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也不应该过早、过于轻率地“接话茬”,尤其是那些在网民中享有威望和公信力的部门,比如纪委监委、组织部门等,更不应该随意在舆论场里发声,也不应该随意和网民进行直接对话。因为很多诉求和建议,不一定代表群体性的利益,说不定就是少数人的圈子利益,甚至个人的小利益,如果作为官方的媒体和账号直接就此发声了,那你要不要推进下去?不推进,那就会被人盯着;推进的话,又会动用公共资源为个人谋利益,形成错误做法。这说明,和网民、和自媒体的对话,需要慎重。

  在今天,不少自媒体的写作具有监督性质,再加眼下无数网民生活不愉快,也需要这种文章来发泄情绪,只要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它的存在就是合法的。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可能看不顺眼,甚至感觉有的自媒体不靠谱,但是它们的存在,又往往具有某种合理性,背后有一定的民意的支撑。当某个自媒体在遵守法律、不过于煽动挑拨社会情绪的前提下,拥有足够粉丝量的时候,他们往往具有社会温度计和反映民意的作用价值,成为一种社会力量,不容小觑。总之,一个健康多元的社会,应该容忍一些批评性的社会角色存在,因为它会监督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因此,对于自媒体的态度,比较好的做法是:我看不惯你,但是也能容忍你!如果看不惯你就想办法敲打你、甚至搞掉你,那反倒是滥用权力,成为危害社会的滥权行为,也给自己和单位带来危机。

  对于青岛这位高书记的做法,起码他在心理上是将这个自媒体视为对手的,视为一种可畏惧的力量的,所以在忍不住的时候,也能够进行留言和交流,虽然方式不妥,但是对于他这种平等的态度,是值得赞扬的。

  如何和监督性的自媒体打交道,这件事应该成为一个教训,

  那就是领导干部不应该直接下场和自媒体进行面对面交锋,因为自媒体毫无疑问会炒作自己,沦为对方的言论工具,成为案板上受人围观的道具。因为具有社会身份的领导干部,相当于是流量之海中的一座小岛,你对话了,就相当于将对方接上了岛,它就会发展自己的枝蔓。而且账号是人家的平台,你一旦被人家放上桌,就只能被人家用言语文字摆布。

  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受此困扰的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借鉴参考。

  第一点是,要有意识地打破自己不知不觉陷入的“信息茧房”,防止自己沦为算法的俘虏。

  正如上文所言,领导因为需要检查和推进工作,难免会经常在网络上查看相关领域的信息,并且经常性地看到负面信息,因此大数据有可能会给你全网推送类似的信息给你,导致你不知不觉就陷入这种类型的信息织就的“信息茧房”中,更多的更多元的信息,反倒看不到了。更由于经常推送主管领域的负面信息给你,导致你看到的常常是负面的信息,让你心情常常处于不佳状态。这种信息看得多了,你认为这就是社会舆论和社会真相,从而形成一种认知偏差和舆论错觉,容易出现判断和决策的风险。

  就以这位高书记来说,可能就老是被手机推送这种文字和该账号文章,就错误地认为全世界的人们也一直在关注这个文章,已经成了社会舆论了,这种文章抵消了自己的全部工作努力,而且还传播了错误的信息,对于地方声誉形象都有伤害,搞不好上级还来问责,结果一怒之下,直接下场战斗,结果导致不堪的后果。

  第二点是,不应将精力放在关注批评性的声音上面,而应该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批评性的声音不知不觉就消失了。

  如果你不理解这个原理,你很容易就只听到批评,

  有两种情况最可怕,一是无人关注和评价你的工作,那表明你的工作毫无价值,藉藉无名二是只有赞美,没有批评,那表明你会处于另一个茧房之中,被你的亲信和心腹包裹着,失去了和外界沟通的机会,并且正在陷入危险境地。当你受到批评的时候,起码表明你的工作是有人在关注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反复提到的网络原理是,批评你的人常常声音很大,但是无数支持你的人,却在沉默着。陷入自我怀疑,并在某个时刻爆发出愤怒。

  每个人、每项工作都可能面对批评,正确的做法,就是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它终将会给你带来好的舆论,而批评你的声音,也会慢慢消失,因为那些无声的支持对你的力量,会给批评者以反作用力。

  第三点是,如果觉得自媒体声音过于刺耳,也要借助合法合理的力量进行信息博弈,而不是自己亲自下场“吵架”。

  可以借助的力量,包括支持自己工作的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等第三方资源,进行适当的发声;如果自媒体涉及造谣和侮辱,那就可以举报,利用合规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寻找朋友出面进行适当的沟通,很多时候不打不相识,等等。当然,尽可能地不要在舆论场里发动新的对攻,生产信息冗余和舆论杂音,反倒可能增添麻烦。更好的办法,是知道有批评,但是如果自己无愧于心,就大手一挥,一笔带过。于己于人,彼此放过。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连这种民间的批评声音都不能容忍,那如何集中注意力放在重要的工作上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