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好文章分享 > 动态观点

关于宣传用语缺乏科普释义而引起舆论风波的工作提醒

时间:2023-10-23 21:08:43  来源:“墩墩舆情课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作者:墩爸

  为了对外展示工作信心、表达工作决心、宣传工作成绩,大多数部门单位常常都会想当然地使用一些带有强断言性质的宣传用语,试图以此来赢得社会舆论的认可和好感,最终达到正面形象宣传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的宣传用语过于绝对,而又缺乏专业的科普释义,就会误导舆论产生错误的理解,造成过高的预期,反而容易引起原本完全可以避免的负面风波

  比如,近日有单位在宣传蚊虫防治、灭蚊除害这些再正常不过的爱国卫生工作时,集中使用打造“生态无蚊校园”这样的强断言性质宣传用语作为标题援引,经社群圈层转发后,却引发了针对“无蚊”概念的诸多质疑,值得所有类似专业领域部门的宣传工作者深思。

  检索发现,从专业领域上讲,“无蚊”实际上并非真的表示没有一个蚊子,而是特指单位面积里的蚊子数量低于某个特定阈值。然而,在普遍性缺乏这些专业知识的互联网舆论背景下,如果我们在刊发上述打造“无蚊校园”、创建“无蚊社区”、建设“无蚊社区”这类面向社会的宣传稿件时,没有加以针对性的科普解释,就会造成这样那样的舆论误解和误会,由此产生一些负面风波。

  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普遍性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加以专门提醒和专题警示。这里提供以下三点工作建议,供圈内读者参考。

  一是要保持专业术语在舆论宣传层面的科普对称。在宣传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内容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因为对专业领域专业术语产生误解而造成的负面风险,建议在阐述这些专业术语时,要同步配以一段针对性的科普解释,以保持信息的堆成。比如,刊发“无蚊校园”“无蚊社区”“无蚊社区”这类宣传报道时,要对“什么是无蚊”“无蚊的判定标准”等概念进行同步科普,避免产生误解;再比如,刊发“百年一遇台风”“千年一遇大水”这些宣传报道时,要对“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概念进行专题释义,以防止舆论因为“百年一遇就是一百年一次”“千年一遇就是一千年一次”这样的惯性理解而滋生负面质疑。



  二是要及时地切换到对外宣传的特定语境。事实上,工作信息、内部要情这类公文的写作,会特别注重对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工作过程中时的各种创新性做法的描述,这部分信息的呈现比重往往要高于取得的实际效果。而面向社会的舆论宣传稿件则截然不同,对实际取得效果的信息呈现要明显高于工作做法,这是由工作信息与新闻稿件不同的受众所决定。也就是说,工作信息的受众主要是上级部门或决策层领导,目的是向上推广本部门本单位的经验性做法;而舆论宣传的受众主要是社会公众,目的则是要尽可能地赢得舆论的支持和信任,提高部门的社会美誉度。因此,我们在开展对外舆论宣传时,要及时地切换到对外宣传的讲述语境,把呈现重点从“本部门做了什么”逐步转移到“取得了哪些实际效果”上。

  三是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绝对化”宣传用语。观察发现,很多部门单位的舆论宣传稿件都会高频次地使用“确保不发生”“地毯式搜索”“24小时不间断”这些绝对化形容用词。对于工作信息而言,这样的用语习惯无可厚非,但在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舆论场域里,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这类绝对化用语,这是因为一旦后续发生了不可预计的后果,前面的这些表态就有可能成为后续引发次生舆论风险的导火线。因此,要尽可能地降低语气语态,把身段放低、把姿态放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注:文字有删减,图片有替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